当前,深圳正全力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20+8”产业集群升级。职业院校如何打破传统桎梏,动态对接产业升级,开发符合职业需求的新形态教材,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活页式教材如何成为课堂革命的“攻略秘籍”呢?这场培训会可以给出答案!
6月26日,深圳市中职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6月份第五期培训暨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职教讲坛第十讲在我校举行。姜大源教育名家工作室核心成员、天津大学硕士生导师、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闫智勇副教授担任主讲,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与职成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罗理广主持。为提升帮扶校教师专业素养,本次培训会开启线上直播,百余名教师同时参与研修。
卢曙红副校长致辞
培训会伊始,我校纪委书记、副校长卢曙红致辞。他向闫智勇副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闫智勇副教授是职教改革的理论创新开拓者,更是实践落地的引路人,本次培训将为深圳职教注入新动能。”卢曙红副校长希望大家做“理念革新”的先行者,将“工作过程系统化”融入教学实践;做“资源共创”的实践者,共建校际共享的活页教材资源库;做“经验共生”的传播者,以教研共同体燎原职教改革星火。
闫智勇副教授作主题分享
闫智勇副教授曾主持开发过多部国家规划教材,他提出的“典型工作过程”“学习情境设计”“IPDICE教学流程”等理念,被全国百余所职校接受并广泛应用。在本次讲座中,他以“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开发技巧”为主题直击传统教材“出版即落后”“遵循学科逻辑,重视理论讲解”的痛点,强调职业院校活页式教材开发须“转向行动逻辑,重构工作链条”,从“企业调研→提炼典型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配套活页表单”等四个环节进行实操。
闫智勇副教授认为活页式教材的“活”重在以“典型工作环节”为单元,支持动态增删;注重行动导向,IPDICE六步法,让学生“做中学”。活页式教材特色之一在于“目录结构革命”,用“学习场→学习情境→典型工作环节”替代传统章节,更贴合职业场景;特色之二在于“师生双主体”,教师角色从“讲授者”转为“引导者”,学生通过自查、互评提升综合能力。
此外,闫智勇副教授特别呼吁深圳教师可结合比亚迪电池检测、大疆无人机调试等本土案例,开发“深圳智造”主题工单,让教材成为产教融合的活化石。
罗理广主任总结发言
罗理广主任指出,闫智勇副教授系统化解析活页式教材开发范式,为深圳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提供了关键方法论支撑,其“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思维、IPDICE工单模型实践路径”等内容都将成为深化课堂革命的破题之钥。他代表深圳市教科院向闫智勇副教授的倾囊相授致以诚挚谢意,并勉励全体参训教师将所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火种,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落地生根。
本次培训是深圳市中职教学能力提升系列的重要一环。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培训为指引,以活页式教材开发为支点,让课堂革命落到产业发展。
参训教师心得
思政体艺部黄燕娜:此前做精品课与活页式指导手册时,在内容架构、模块设计等方面有诸多困惑,经闫智勇副教授结合职教特点与实践案例剖析后,瞬间明晰。他提出的行动逻辑导向、参照系构建等创新理念,不仅让我突破瓶颈锚定方向,更让我深刻认识到:活页式教材需精准贴合学生认知规律与技能成长路径,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双向赋能。
环境与检测部戴佳信:闫智勇副教授生动诠释了职业教育从学科逻辑向行动逻辑的转型。印象最深刻的是“7±2”典型工作环节构建教材骨架,通过多维度参照系实现能力迁移,运用IPDICE六步法工单系统培养职业素养等内容。我们需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多下功夫,才能真正实现中职教材开发的革命性突破。
财经商贸部王帆:通过此次培训,深入学习了职业教育工单式活页教材开发技巧,明确了以行动逻辑为核心的理念,掌握了工作过程,学习了系统化课程开发流程与方法。教授分享的内容案例丰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为我今后的教材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电子信息部崔敏:本次培训,让我对教材建设有了全新认知。闫智勇副教授关于职业教育行动逻辑的讲解,使我明确活页式教材贴合职业场景与工作流程的必要性。任务单、资讯单、决策单等模块设计,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强化实践能力,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极具指导意义。未来,我会将所学融入教学,开发更加优质实用的活页教材。
公共基础部邱小曼:闫智勇副教授强调活页式教材应源于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让我意识到中职英语教材开发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在职业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教材编写要体现模块化、灵活性特征,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此外,开发配套数字化资源也至关重要,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途径,增强学习效果。
活页式教材以“典型工作环节”为核心,可快速更新技术标准、工艺规范和行业案例,实现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助力劳动者持续提升技能。活页式教材不仅是教材形态的创新,更是职业教育类型化改革的突破口,可赋能“双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创新能力;助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协同;匹配深圳“20+8”产业集群,精准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资格互认,助力湾区技术人才一体化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