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我校思政体艺部开展以“与历史和工匠对话,探寻深圳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思政体艺部李晓兰、颜申申和方安琪老师带队,以及艺术设计部宾文心、黄泽均及公共基础部黄艳老师陪同下,艺术设计部2208班全体同学前往深圳珠宝博物馆和金展珠宝广场,领略深圳珠宝之美,感悟深圳珠宝发展历史,采访深圳珠宝设计名匠,探寻名匠炼成路径。

20231122001.jpg

金展珠宝广场所在的罗湖水贝珠宝产业园是全国规模最大、发展水平最高、产业链条最完善的黄金珠宝集聚区。思政体艺部将“行走的思政课”的地点定在水贝珠宝产业园,贴近学生专业发展需求,彰显深圳本土特色和改革开放精神,富有思想性、时代感和趣味性,推动学生在深圳珠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一线珠宝设计师的职业成长经历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工匠精神,进一步明确职业生涯方向。

20231122002.jpg

参观珠宝博物馆,聆听导览员讲解

来到深圳珠宝博物馆,欣赏珠宝作品,聆听导览员专业讲解,同学们不时发出赞叹,被精妙的作品和背后的匠心折服,纷纷拿出手机拍下惊艳的作品,并记录所思所感。

20231122003.jpg

最受同学欢迎的珠宝“天安门”

20231122004.jpg

学生与镇馆之宝合影

一起来看看同学们的心得体会。

20231122005.jpg

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单


杨采琪

博物馆里的每件珠宝都美得让我移不开眼,都是珠宝匠人匠心铸造的精品。其中“金玉绿度母”是张明娟老师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巅峰之作,真可谓翠色欲滴,珠光宝气。


叶诗琳

通过了解珠宝质地、工艺和历史文化背景,我更加深入理解了珠宝的内涵和价值,更懂得欣赏和尊重珠宝文化。我也认识到保护和传承珠宝文化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珠宝文化,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未来我可以在设计行业有所发展。


温贵权

听着讲解员讲述的珠宝历史,介绍堪称奇迹的珠宝展品,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也许制作者的名字已经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他们的作品就像是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星辰。我想起了前不久读到过的哲学问题:存在本身是什么?我至今仍然无法解答这个问题,但是当我看到这些伟大作品时,我突然觉得自己也是为了见证这些伟大奇迹和智慧创作而来到这个世界吧。任何事物都不能抵抗时间的力量,但总有一些人能把自己的时间浓缩并定格成永恒。我想,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了雕琢那一段小有遗憾而又意义非凡的时光。

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参观展览,同学们行走在金展珠宝广场柜台间,感受珠宝批发市场的繁华热闹。在老师带领下,10名同学组成采访名匠小分队,分别采访了资深的深圳珠宝设计师连德长和徐婕。

学生采访珠宝设计师连德长

学生采访珠宝设计师徐婕

两位设计师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给深圳珠宝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他们获奖无数的职业成长经历,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访谈中,他们勉励同学们要夯实专业基础,多逛展览博物馆,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同时要提升跨学科创作能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汲取灵感,坚定文化自信等,带给同学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20231122008.jpg

师生近距离欣赏连德长设计的珠宝作品 

结束采访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渴望再次走进这样的“思政课”,对未来的学习和职业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郑子阳

通过采访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认知得到了刷新。比如,设计中蕴含的文化因素要比我们想象中重要得多;从事珠宝行业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物理、化学、地区文化等。近距离接触珠宝设计师后,我了解了设计师们的工作日常,明白了要利用失败的经验完善自我。这次研学给我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会将深圳珠宝名匠的工匠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争做新时代新青年!


牛佳雯

我在采访小组里担任提问记者和组长的重要职务,这是一个很大考验。当好采访记者很不容易,需要随机应变,遇事不惊,同时也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这次研学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大台阶,我明白了珠宝的意义不仅仅是美丽璀璨,还有它背后的永恒和传承。做一件珠宝,不仅仅创造美,还应该赋予它意义。


黄致中

我们小组负责采访了连德长先生。他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他的工作室,细致地介绍设计师工作流程。在他看来,优秀的珠宝设计是两个关键词的延伸——创新和人脉。总的来说,在学习和做事上,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总归有所成长。无论是临行前的忐忑还是展览时的震撼,都将化作我宝贵的经验,我将不断进取,成就更好的自己。


03走出课堂,走近名匠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指出,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采访小组与深圳珠宝名匠合影


“走近名匠”系列行走的思政课是思政体艺部在研课题《走出老师课堂·走近深圳名匠·走回学生课堂——走向高质量“行走的思政课”的“闭环式”课程模式创新建构与实践研究》的实践活动,也是广东省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非常关键的课程创新改革实践。

李晓兰老师表示,按照课题组开发的课程模式,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课堂分享研学资料预热铺垫,与学生一同设计标准化访谈提纲,指导学生模拟访谈练技能;课外走近采访深圳名匠、探寻名匠炼成路径;师生回到课内,总结汇报聚成果。

“课堂—课外—课内”闭环式体验式教学,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行走的思政课强调的其实是师生共同行走。走出课堂,走进深圳,挖掘改革开放特色,感受深圳工匠敢为人先、以身示范的职业精神,师生同受感染,同被震撼,同促成长。

走出小课堂,走进大社会。思政体艺部将继续开发有料有趣有温度的思政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走近百名深圳工匠,零距离感受深圳工匠身上的改革开放精神、工匠精神、深圳精神,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