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为提升学生国家安全和“核”安全意识,4月12日,我校思政体艺部与电子信息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核’你守护 国家安全”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

电子信息部2211班全体同学前往中国广核集团(下简称中广核),探寻核电真相,领略清洁能源的魅力。电子信息部副主任贺近岚、思政体艺部李晓兰,以及谢媚等教师随行。

20240416001.jpg

研学活动出发前,李晓兰老师给同学们分享了核安全知识以及全民国家安全观等相关内容,让同学们对本次研学的核心内容有了基础认识。一路上,同学们怀着好奇又激动的心情向中广核出发。


 中国广核集团

20240416002.jpg

中广核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企业,走进中广核大厦二楼科普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台山核电1号机组EPR全球首堆工程”揭牌的照片。

20240416003.jpg

20240416004.jpg

展厅内,师生边观看图文并茂的展览和机组模型,边聆听讲解员罗稣琳老师讲述中国核电事业及中广核集团的发展历史、核能发电原理及运用等。

随后,同学们走近“镇厅之宝”——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1比1核燃料组件等核电科普模型。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互动技术,同学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核电科普知识的理解,被大国重器深深震撼,也加深了对核安全的理解和感悟。

20240416005.jpg

“核能是清洁能源,核电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能源转型的关键抓手。”讲解员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告诉同学们,大亚湾核电站为香港提供近四分之一的电力资源,还减少了碳排放,周边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白鹭成群,珊瑚繁衍。因此核电是高效安全且绿色清洁的能源。

“合理巧妙利用核辐照,还可以延长猕猴桃、泡椒凤爪等食物的保鲜期。电子束灭活冷链食品外包装新冠病毒……”讲解员告诉同学们,中广核还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核电、新能源等板块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核电站数字化仪控、非动力核技术等领域“走出去”取得积极进展。

最后,师生们认真聆听模拟机教员讲述操纵员的成长之路,老一辈核电人自主研发、开拓核电事业和核电大国工匠们立志报国、精益求精的感人故事。

讲解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找到心中的“镇厅之宝”合影,认真填写研学任务单,写下自己的研学总结和感悟。


方安琪老师

参观中广核开启了一次充满新奇与启发的科技之旅。生动形象的展示和中国核电事业发展数据让我眼前一亮,作为中国人很自豪。除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本次研学更是思政课走进社会大课堂,融入社会实践的有益尝试。研学所讲所学,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人生等思政课程的典型案例和极佳佐证,而且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朱嘉铭

作为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了解核电发展至关重要。在这次研学中我了解到,中广核的年度上网电量达2141.46亿千瓦时,近80%的WANO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广核的“和睦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日、欧之后,第四个拥有该技术的国家。在社会方面,中广核心怀“国之大者”,积极承担国家使命,千方百计确保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我国核安全和清洁能源作出重大贡献。我暗下决心,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继承老一辈核电人“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爱国情怀,为建设更加美好、和谐的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


刘馨羽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核电机器人和电子束。核电机器人专事清理核设备,效率比人工快几百倍。电子束可辐照保鲜农产品,辐射也有两面性,合理利用辐照能发挥很多用处,比如灭活冷链食物外包装新冠病毒、质子治疗肿瘤等,我真是大开眼界。如果没有这次研学活动,恐怕不能了解到关于核废水的处理方式和核能的众多用途。     


郑嘉润

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我看到了核能源的无限可能。华龙1号和和睦系统,正是中广核员工在习近平总书记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不断努力探索的成果,这也是深圳拓荒牛精神的体现。我为这些核电人和大国工匠所震撼,他们是工匠精神的具象化,我应该向他们学习。


李如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龙1号”模型,在顶上有一个可容纳2200多吨水的巨大水箱,即使遇到停堆事故,也能向塔内注入冷却水,层层设防,确保核电的安全可靠。“华龙一号”凝聚了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努力,彰显了核安全的发展理念。我还了解到核电带动了很多体系的发展,核电充满了无限可能。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我相信中国核电还会不断创新与改进,也将引领全球核能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20240416006.jpg

“核”你相约,共守国家安全。走出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我校将继续创新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更多师生喜闻乐见、有趣有料的“行走的思政课”研学活动,让思政教育更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