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赋能青年教师应对智能教育新挑战,5月10日,我校13位青年教师齐聚深圳市光明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由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光明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中职教师青教赛备赛工作坊(第一期)”活动,紧跟教育技术学专家焦建利教授的引导,以数字之力为青教赛蓄能。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课堂的时代,人工智能与教育必然深度融合。本次工作坊以“数字化课堂变革”为核心,特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焦建利教授,从“好课堂标准”到“技术赋能策略”,为教师们提供实战培训,助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学校组织青年教师主动步入教学革新前沿,深刻认同“极简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关键能力。

image.png

通知一经发布,各专业部报名热情高涨,共计13名教师参与学习。本次培训以“讲练结合做中学”为核心,打破传统培训单向输出的范式,通过“专家引领+场景实操+小组共创”,直击数字化教学痛点,助力教师从理念到行动的全面升级。内容包括:

1.好课堂的模样: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

2.技术派教师的特质:从工具使用者到教学创新者。

3.极简技术实战:快速掌握高效教学工具。

4.课堂变革策略:AI辅助下极简技术高效变革课堂。

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实操演练,体验前沿技术,与全市中职精英碰撞思维火花,为青教赛注入新思路!

学校支持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为每位教师铺设成长快车道。此次参训的13位青年教师,必将成为“极简技术”的实践者、“未来课堂”的开拓者——将“智慧课堂”理念融入教学一线,用AI工具重构教学设计,以VR技术打破实训壁垒,打造“数智融合”的教学新生态!

参训教师感言

 陈瑞泽: 这次培训让我真切感受到数字化教学的魅力。通过实操体验,我掌握了实用的教学工具,也找到了技术融入课堂的有效方式。与各校教师的交流更让我受益匪浅,激发了我持续创新的热情与信心。

 黄子涵: 未来的时代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只有熟练掌握并主动运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才能使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精进,教学成果不断丰富。数字化教学是新时代中职教师的必由之路。

 王梦欣: 今天的工作坊形式很新颖,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是好的课堂,还学习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小工具,让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尤其是人工智能正蓬勃发展,在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很多有趣的环节来达成教学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思考如何真正让智能技术服务于课堂,避免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情况。

 叶雯: 焦教授以丰富的案例展现了AI如何重塑教育:智能评测精准定位学情,生成式工具让知识“活”起来,虚拟助教辅助个性化学习……这些技术为中职课堂注入新活力,让分层教学更高效,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焦教授强调“善用AI的教师不会被取代”,技术解放了重复性劳动,让教师更专注于设计创新课堂与情感互动。作为中职教师,我愿拥抱变革,以AI为“协作者”,优化教学流程、关注学生成长,让技术传递教育温度,为职教课堂插上智能翅膀!

 李沙沙: 焦教授的讲座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教学艺术的大门。好课堂不是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师生共同编织的思想之网。那些跳跃的数字、生动的案例、恰到好处的互动,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教学是活的。培训课上,焦教授课件上的动画与讲解节奏完美契合,当练习环节像接力赛般自然过渡时,知识便悄然生根。焦教授的培训为我们讲解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教学的诗意——在严谨与活泼间找到平衡点。

 陈晓妍: 此次培训,我收获颇丰。焦教授毫无保留的分享,让我对优质课堂的构建有了全新认知,也清晰地认识到技术派教师的成长方向。极简技术的应用策略,既实用又高效,尤其是AI工具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更是拓宽了教学视野。这次培训不仅是知识的汲取,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未来,我将带着这份收获,积极实践,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课堂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