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技艺遇见青春校园,把时光染成独一无二的蓝!

4月9日,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携手蓝苒植物染手工体验馆,

成功举办“指尖传承,靛蓝生韵”蓝染手工体验课。

近50名师生在专业导师指导下,沉浸式体验千年蓝染技艺,

用创意与匠心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抹深邃的靛蓝!

(活动现场实拍:导师介绍蓝染手工文化背景)

活动回顾:从历史到实践,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文化讲堂:每一道蓝,藏着宇宙的星河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活动伊始,蓝苒馆讲师以荀子名言为引,带同学们穿越千年时光。从《诗经》中“青青子衿”的浪漫,到秦汉时期蓝草制靛的智慧,再到现代环保理念的融合,一堂生动的非遗文化课让同学们惊叹:“原来一块蓝布背后藏着这么多故事!”

技艺实践:用白色打底 一扎一染间编织出一场色彩梦幻

在导师示范下,同学们学习“夹染”“捆扎”“折叠”等传统技法,亲手为素白坯布赋予生命。靛蓝染液与棉布相遇的瞬间,氧化反应的魔力让课堂充满惊喜的欢呼:“快看!我的花纹像星空一样!”“这块渐变效果太绝了!”

匠心成果:扎染的痕迹,是时间与耐心共同谱写的诗

经过浸染、氧化、固色等步骤,50件蓝染作品惊艳亮相——围巾、帆布包、方巾上绽放着冰裂纹、螺旋纹、云染等花样。同学们骄傲地展示成果:“我要把这条围巾送给妈妈!”“我的帆布包绝对是最酷的校园单品!”

部分学生蓝染作品,纹样各异,创意十足


学生感言:

自然与指尖的对话——在传统技艺中触摸文化温度

Z2303班 卓嘉纯

“周三下午的活动教室里弥漫着一股奇特的气息,不是硫酸铜的蓝,也不是酚酞试液的红,而是板蓝根的草木味道。课桌被塑料布覆盖,取而代之的是各色染料盆和成捆的棉布。这是我们高二年级的扎染实践活动,一场意料之外的手工课。

我领到的是一块方巾大小的白棉布。按照老师的示范,我用橡皮筋将布料随意捆扎,有的地方拧成螺旋状,有的则对折后夹上木片,每个人的手法各异。

浸入染缸时,布料浮在靛蓝色的液面上,像一片不肯屈服的云。我们戴上手套将布料浸没,那蓝色便顺着纤维的纹理渗透进去。二十分钟的等待里,教室渐渐安静下来,只听见滴水声和偶尔的低声交谈。在清洗固色完成之后,解开橡皮筋的过程如同拆礼物。我的布料上出现了不规则的深蓝色圆圈,边缘泛着由深到浅的渐变,像是用圆规画歪了的水波纹。没有两块方巾是完全相同的,有人得到了星空般的斑点,有人则意外染出了蝴蝶翅膀的纹路。意料之外的是,一些男生的作品吸引了众多夸赞,他的作品极具抽象艺术感——深浅不一的蓝色块面在布料上自由流淌。将作品晾在走廊时,蓝白相间的布料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宛如一片片被定格的海浪。我站在走廊中央,闻着手上残留的板蓝根气味,忽然觉得这简单的蓝与白,比任何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都要来得生动。活动结束,大家收起各自的方巾,那上面不仅染着颜色,还凝固了一段意外的宁静时光。”

23.jpg

青白之间,印染诗意 ——体验非遗扎染有感

Z2404班 李静 薛丽敏 叶予瑄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这样的玄妙并不只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当我初见青水蓝墨流淌在素白的麻布上时,我就被这种独特而富有诗意的技艺深深吸引。诗情画意,这是我对扎染的初印象。

扎染属于蓝染中的一种技艺,要用板蓝根等植物在布料上染色,这之中大有门道。从洁白的布料变为美丽的图样并不容易,我听着指导老师细致的讲解指引,心中有了初步的设想,迫不及待地想上手,在眼前属于我的麻布上大展身手。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会基本的扎染方法,只是越听,我的积极性就越弱..这种需要胆大心细的技术可不像我是粗手粗脚的家伙能掌握的。复杂的几何图案,精致的鱼鳞纹,乃至瑰丽的星形排列...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最好上手的白云图案。

桌上摆着丰富的材料,手心不由自主出了汗,是兴奋也是紧张。正回想着蓝天白云的画面,犹豫许久。指导老师轻声细语道“没有两块染得一样的扎染布,扎染的魅力正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就在一字一句中,我兴奋开始大于紧张,拿起皮筋,决心在麻布上尽情出属于自己的“蓝天白云"。

周遭是激动的讨论声。我们随心地按自己的设想将布科糅合成一团,像创作一件搞怪的艺术品。走向染色地方,先泡水浸湿这团布,再放进老师提前准备了的染色盆里,我不希望颜色太深,于是不到四十秒就拿了出来。摘下手套,看起来“脏兮兮”的布团被助手拿去冲洗,望着窗外的景色,我开始期待起它最终的模样。

漫长的等待越发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望着两位助手端进来的清洗固色好的作品,迫不及待的上前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怀着激动忐忑的心情,我拆开了属手自己的“蓝天白云”!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蓝天白云”比我想象的好上太多,这样的成果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小小的虚荣心又让我在周围人的夸赞中感到些许自豪。青白交错,诗意浸染,这次的扎染活动不仅是对我们青年学生身心的熏陶,更是对中华传统非遗的传承。

扎染一时,艳色留久,传承万代,意蕴流芳。

活动意义:以匠育心,织就文化自信

“蓝染不仅是技艺,更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密码。”活动负责人万成柱副主任在总结中表示,“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块相同的扎染,正如每位学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这次体验课,我们不仅让每位学子在“一扎一染”间释放独属于自己的青春色彩,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创新与敬畏自然。未来,学生事务部将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系列课程,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青春的土壤,助力学生们的成长。”

精彩瞬间集锦

师生小心翼翼将布料浸入靛蓝染液

31.jpg

染布在空气中氧化,逐渐显现靛蓝色泽

32.jpg

活动作品展示,吸引师生驻足欣赏

让传统生根,让创意发芽!

深一职将持续打造更多文化体验平台,期待下一次与你共赴非遗之约!

非遗不“遗”,青春正当“燃”!

我们下次活动见!

作者:万成柱、黄嘉玲、曹世光

主办单位: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合作单位:蓝苒植物染手工体验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