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门扉轻启,迎来一群目光清澈的孩子。他们如初绽的芽,带着对未知的向往与忐忑,悄然落座于人生的新渡口。起始班级,是师生相遇的初章,是未来故事的扉页。如何以慧心耕耘这片“新”田,让每一粒种子在秩序与温度中破土?
2025年4月14日,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潘秋梅老师结合实战经验,为我校第五期“青蓝工程”学员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慧‘新’育人,开启起始班级新航程!”的专题培训,为学员点亮指路明灯。
本次培训围绕四大模块“起始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关键实施策略”“常见问题处理”“班主任自我准备建议”展开。培训内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帮助学员们系统掌握班级管理的核心方法与实践技巧。
讲师简介
01起始班级建设的核心目标
起始班级是指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是班级文化、制度和氛围形成的关键阶段。潘秋梅老师指出,班主任在这一阶段需聚焦以下核心目标:
1.建立班级管理机制:通过制定班规、组建班干部队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2.规范行为习惯:结合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和环境熏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构建班级凝聚力:通过团队活动、班级文化建设和情感连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4.引导学业规划: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为未来三年奠定基础。
02关键实施策略:分阶段推进
潘秋梅老师强调,班级管理的关键在于分阶段推进。
1.开学前一周(准备期)
①信息收集:提前通过入学档案了解学生情况,设计问卷(如特异体质、情绪问题等),为班规制定做准备。
②制度熟悉:掌握学校的管理条例(如手机管理、请假程序)及教育惩戒规则,确保管理有据可依。
③家校沟通:在班级群中明确带班理念、群规及家长配合事项,建立良好的家校协作基础。
2.开学教育(黄金期)
①破冰行动:通过安排座位、制作通讯录、组织班会活动,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集体。
②制度共商: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配套可视化评分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③目标启航:引导学生写下“给三年后的自己”一封信,思考成长目标与班级愿景,激发内驱力。
3.开学第一周(巩固期)
①班委帮带:手把手指导临时班委(如班长、卫生委员)履行职责,树立榜样。
②谈心谈话:与每位学生交流,了解其对班规的看法及个人需求,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③文化打造:布置班级文化墙,展示班级公约、学生目标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4.开学第一个月(成型期)
①班委选举:通过民主竞选组建正式班委,明确分工,进入试用期。
②习惯养成:严抓迟到、仪容仪表、早读等常规,落实班干部每日巡查制度。
③家校共建:成立家委会,邀请有特长的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5.开学第一学期(巩固期)
持续关注班级常规、集体归属感、学业规划及学生适应情况,定期复盘调整策略。
03常见问题处理技巧
潘秋梅老师还分享了班级管理中几类常见问题的处理技巧。
1.座位编排:采用互补原则,结合成绩、性格等因素分组,并定期微调座位;同时,通过积分竞拍的方式,将座位选择权与小组操行积分挂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手机管理:潘老师引强调灵活处理的重要性,建议与家长、学生充分沟通,达成一致方案,并关注学生在交通、用餐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3.班级卫生:潘老师提倡责任到人,明确值日生的职责,如扫地、擦窗、摆桌椅等,并定时检查;每周三下午设立“重点日”,全员参与大扫除,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4.迟到问题:她建议与家住较远的学生共同规划路线,提前预防迟到;一旦发现迟到,立即与家长联系,了解原因并给予提醒。
潘秋梅老师指出,处理这些问题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注重沟通与人文关怀,帮助学生在秩序与温暖中成长。
最后,潘秋梅老师用她的经验告诉我们:熟悉核心课程教学大纲,为学生学业提供精准导航;持续学习,提升课堂管理能力,为教学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洞察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用沟通技巧化解矛盾,让理解与信任在师生间流淌。她特别强调,保持教育初心是最重要的。班主任要用积极心态拥抱挑战,用热情与耐心为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明灯,成为他们心中那束温暖而坚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