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 2025年广东中职课堂教学数字化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省级教研活动 在我校举行,并通过广东省教育厅专门平台同步直播。
本次活动由学校教学事务部主任余江主持,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职业教育研究室主任杜怡萍、副主任黄文伟,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彭红玉、高等教育与职成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罗理广,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盛生出席活动。
活动分为 专题分享、教研沙龙和活动总结 三个阶段, 聚焦中职语文和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运用CSMS评价工具分析教与学、探索语言类学科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能展开, 吸引了省、市中职学校近300名教育同仁参与。我校公共基础部叶雯、陈晓梅、梁名川老师受邀作专题分享。
1.校领导致辞:锚定数字化转型方向
活动伊始,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肖盛生向参加活动的领导、专家、教育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省教研院对学校的信任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肖盛生校长在讲话中表示,作为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深圳一职以“敢为人先,创造未来”的办学精神,构建了基于CSMS的动态教学评价体系,旨在运用AI课堂观测和大数据分析,推动教研从经验型向数据驱动型升级,促进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他 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探数字化转型的“职教方案”。
2.专题分享:数据智能与人文教育融合创新
学校公共基础部叶雯老师以“AI+人文:CSMS支持下的中职语文课堂互动调控策略”为主题,提出分层互动、优化提问、嵌入活动的语文课堂互动优化策略。她指出, 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去教师化”,而是以技术赋能人文关怀,构建兼具精准性与温度的教学新生态,实现学生个性化成长。
陈晓梅老师以“数据驱动,以评促教:CSMS赋能中职英语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优化”为主题,分享了实际应用经验: 通过优化“四何”提问体系、重构情境活动等任务生态,显著提升了课堂互动质量(师生互动+65%)、思维深度(高阶问题+20%)及学习体验。 晓梅老师表示,未来将持续探索分层教学与“英语+专业”场景融合,以技术赋能人文教育,实现职业素养与语言能力的协同发展。
梁名川老师以“数据赋能课堂--CSMS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主题,分享了“平衡四何提问框架,系统构建语法知识”“采用多模态教学,提升参与度”“融入人文关怀,将语法规则与情感表达结合”三大策略的实际应用效果: 课堂评分从55.9 提升至85,师生互动模式从“填鸭式”转为混合型。梁名川老师强调,数据赋能应以学生为本,让技术服务于有温度的教育。
3.教研沙龙:数智赋能,育人为本
教研沙龙环节由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詹敏玲,佛山市顺德区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教研室负责人黎明、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语文正高级讲师张蓉、深圳市中职英语专指委主任委员蔡雷和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国际文化部部长罗翠珠担任嘉宾,围绕 “大数据模型赋能课堂教学优化的行动研究” 主题展开了思维碰撞。
话题一:如何根据CSMS大数据报告中的学生学习风格分布特点,有效调整教学内容
张蓉表示,应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行循证,设计差异化教学场景,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落地。
黎明、罗翠珠建议依据CSMS数据中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需求,差异化设计教学内容。
蔡雷建议针对中职学生学习风格差异大的特点,构建“数据驱动、精准匹配、动态优化”的教学体系,差异化设计课堂活动。
话题二:当前中职语文、英语学科教学在“工具性+人文性”融合上存在的痛点
张蓉认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最大的魅力,可以通过对课堂类型的调整、对各类型问题的设计,让语言技能与育人功能协同发展。
蔡雷表示,中职英语教学的痛点在于技能训练与文化素养割裂,应以数据为桥梁,在技能训练中融入人文内涵,打造有温度的语言课堂。
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借助CSMS的反馈优化提问设计,实现语言工具运用能力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时,黎明认为,用CSMS的“问题思维层级分析”功能,设计阶梯式提问,在语言训练中渗透价值观。罗翠珠建议用CSMS数据推动课堂从单向讲授转向问题链驱动的互动课堂,通过智慧追问实现价值观渗透。詹敏玲建议,用CSMS数据定位育人契机,结合时事热点、润物无声地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语言训练与价值观培养的无缝衔接,让课堂既教语言更育人心!
话题三:CSMS大数据报告中的哪些指标有助于教师聚焦学科的人文性
张蓉建议,聚焦三大指标,从情感熏陶到深度追问,让语文课堂既见工具性更显人文性;蔡雷建议,聚焦“四何”框架、思维激发和情感共鸣,让英语教学实现语言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在进一步探讨“如何依据这些指标形成具体的教学改进实施方案”时,黎明建议,用CSMS“课堂沉默率”“思维深度值”等指标,构建3-2-1改进模型,实现数据赋能的文化传承与个性成长!罗翠珠建议,以“为何/若何”指数为镜,指引素养提升,实现从知识传授到思维培养的跨越!
最后,每位嘉宾用一句话表达了对数字赋能课堂教学优化的认识。
张蓉:让技术为教育插上智慧的翅膀,让课堂在数字赋能中焕发无限可能!
黎明:CSMS既是技术赋能的连接点,又是人文关怀的落脚点,让智慧课堂既有‘数’的精准,又有‘文’的温度。
罗翠珠:数字赋能让课堂教学从“经验驱动”走向“数据-人文双驱动”,通过精准学情分析提升效率,以可视化人文指标唤醒教育温度,实现“因材施教”与“以文化人”的有机统一。
蔡雷:数字赋能教学优化不是技术的简单嵌入,而是一场从“经验思维”到“数据思维”的教育范式转变。“智评启思,数驱增效”,让每一堂课既有科学精度,又有人文温度。
詹敏玲:数字赋能课堂教学优化,是以智能评价工具与数据模型为支撑,精准捕捉教情学情,驱动教研范式创新与教学流程再造,从而实现课堂效能提升与师生发展的深度融合。
4.活动总结:数据驱动中职教学,技术赋能人文课堂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作活动总结。李院对3位分享老师和6位沙龙嘉宾的精彩发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本次承办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李海东副院长指出,本次活动对教育数字化改革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一是数字驱动,让课堂评价从定性走向定量;二是技术赋能,让人工智能从理论走向应用;三是教研跟进,让改进策略从经验走向循证。
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更深刻感受到了数字化为教育带来的全新活力与机遇。数字评测不是冰冷的诊断,而是激发教学反思的镜子;教育数字化转型绝非机器替代,而是通过“技术感知力”与“人文理解力”的深度融合,构建更富生命力的学习场域。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技术的价值在于赋能。愿我们都能成为“清醒的技术运用者”和“有温度的教育革新者”,让每一个数据都指向学生的成长,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思维的张力与情感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