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职工权益保护

学校妇委会始终将女职工权益维护作为核心工作,通过多项举措保障女职工合法权益。

(一)落实健康权益,组织三八专项体检。学校妇委会在落实女职工健康权益方面,精准聚焦女职工的特殊健康需求。在组织“三八”专项健康体检时,并非采用千篇一律的体检套餐,而是充分调研女职工的年龄层次、既往病史等因素,量身定制体检项目。对于年轻女职工,重点关注常见的妇科炎症筛查以及乳腺增生等问题;对于年龄稍长的女职工,则增加了如宫颈癌、乳腺癌早期筛查的深度项目。这种精准化的健康权益保障,使得体检更具针对性,切实为女职工健康筑牢防线,也极大地提高了女职工参与体检的积极性,2024 - 2025 学年参与率高达94%,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女职工健康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切实为女职工健康保驾护航。

(二)社会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强化社会保障时,学校工会不仅为女职工统一购买在职职工重大疾病、住院医疗综合及意外伤害互助保障计划,还注重在女职工遭遇困境时给予及时的人文关怀。当得知有女职工生病住院,工会迅速行动,在核实情况后,高效处理理赔申请,并及时送上慰问金。全年累计为8名生病住院女职工发放慰问金9500元,这一举措让女职工在身体遭受病痛折磨时,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将社会保障切实转化为女职工内心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彰显了学校在保障女职工权益工作中的温度。

(三)制度保障的动态优化。推动制度保障并非一劳永逸的工作,学校妇委会深知这一点。在结合《工会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规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女职工对福利、奖惩制度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来自于女职工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切身体会,如对产假期间绩效评定的担忧、哺乳假期间工作安排的困扰等。妇委会将收集到的12条意见建议进行整理分类,反馈给学校相关部门,推动学校对女职工产假、哺乳假等假期管理办法进行优化,使制度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女职工的实际需求,确保权益保护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思想政治引领

(一)以多元化活动为载体,强化女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开展主题学习,组织女教职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参与“学习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巾帼劳模工匠宣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活动。

(二)将讲话精神融入工作实践

1.助力女职工职业发展:依据总书记提出的“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学校妇委会积极组织各类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助力女职工提升 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请专家进校,为女职工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课程,涵盖教育教学新理念、学科专业知识更新、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定期组织校内的教学观摩活动,邀请优秀女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促进女职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鼓励女职工参与教育科研项目,为她们提供科研指导和资源支持,提升女职工的教育科研能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2.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入挖掘学校内部的先进典型,开展“身边的劳模”评选活动,宣传全国优秀教师阳海华、深圳市最美中职班主任黄静、宾文心、林汝茵、黄艳等女教职工先进事迹,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女职工的职业使命感。邀请“身边的劳模”阳海华同志与青年女职工进行面对面交流,分享她的工作经验和成长历程,激励青年女职工以她们为榜样,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其中名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分享的德育实践案例,被作为全市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推广。

(三)深化文化浸润,依托“玫瑰书香”女职工主题阅读活动。举办专业部、职能部门等教育名著研读会,女教职工参与率达85%,女教职工通过思维导图、短视频等形式分享研读心得,并形成数十篇读书心得。

三、提素建功

(一)数字技能专项突破

1.数字化教学能力跃升:为了有效提升女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组织女教师参与深圳市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闫智勇副教授主讲的“IPDICE教学流程”“数字化工单设计”等内容。学校举行了智慧教育云平台使用培训会和“网络安全概念、政策法规与安全意识提升”专题培训会,大幅提升女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黄文茜老师的《平面向量的概念》获2025 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基础教育组微课典型作品,邓慧红老师的《面试技巧,十间十答》获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典型作品奖。

 image.png

提升女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2.数字化教学能力培养:依托三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开展 “数字赋能课堂”系列工作坊。阳海华团队引进了“家长慕课”平台。截止到目前,“家长慕课”平台共维护学生数3112人,其中1686个家庭激活账号。本校配置课程数107门,名家讲堂更新56场,家长参加学习112631人次。

(二)专业成长平台赋能

1.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阳海华主持2022-2024年、2025-2027年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黄静(第六批广东省中职名班主任培养对象)、林汝茵(深圳市最美中职班主任)等骨干18人,开发《班级建设方案策略》等课程26门,辐射全国 21 省81地市学员201名。

 image.png

阳海华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授牌

2.青蓝工程结对共进:第四期“青蓝工程”中13名女导师结对指导13名新班主任,开设《班主任生涯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等专题课程10场,指导学员获市级以上奖项9项。推动女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技能竞赛屡创佳绩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中,我校9支参赛队伍凭借卓越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竞技风貌,全部荣获奖项,其中2支队伍荣获金奖,3支队伍获得银奖,4支队伍摘得铜奖。其中15人教练队伍中,女教练占比40%,凸显女教职工在其中的重要贡献。雷黎、宾文心团队获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王艳红团队获 2023 年广东省二等奖。宾文心获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一等奖,张彩云获2023年全国二等奖,郦梦楠获2024年广东省班主任业务能力比赛一等奖,黄艳获 2022 年广东省“最美中职班主任提名奖”,展现女教师教学创新实力,形成“国赛有突破、省赛保领先”的竞赛格局。

(四)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1.课题研究纵深推进:詹敏玲主持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融媒体背景下中职思政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探究》(2024 年结项)及第二批广东省“铸魂工程”专项课题,陈晓芬、邱小曼分别获批 2025 年度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形成“思政引领、全科覆盖”的研究体系。阳海华团队的《中职班主任专业能力培训系列主题校本研究》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以及该团队的《双线并行标准引领:名班主任工作室“12345”模式引领中职班主任专业成长实践》获得2024年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课程教材成果显著:詹敏玲团队的《道德与法治》获评广东省中小学中职思政课100门优质课,张玉婷主持的《数学》获批2021年省中职在线精品课程,女教师参与编写《中职生职业素养能力训练》《中职学生法律知识拓展》等教材教参数本、专著 4 部,发表论文25篇。

四、关爱服务

细化关爱举措,提升女职工幸福感。一是常态化关爱活动,“三八”妇女节期间组织“一直笑”形象照拍摄活动,近200名女教职工参与,营造尊重女职工的浓厚氛围。二是心理健康支持,依托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女教职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全年开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专题沙龙4场,覆盖女职工150人次。三是家庭支持服务,组建家庭教育指导团队,黄静毅、林汝茵等17名女教师获得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开展《亲子沟通技巧》等讲座8场,帮助女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关系。四是困难帮扶,对生病、家庭困难的女职工建立动态档案,本学期慰问直系亲属丧事女职工3人,发放慰问金4500元,解决实际困难。优化关爱服务,修缮女职工休息哺乳室,持续提升女职工获得感与归属感。

 image.png

三八妇女节“一直笑”形象照拍摄活动

五、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

当前工作存在女职工技能提升针对性课程不足、高技能女工匠培养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下一步,学校妇委会将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举措落地见效。通过精准对接女职工技能提升需求,让数字技能、职业规划等专项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补齐技能短板;以女教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强化资源整合与团队协作,鼓励更多女职工在技能竞赛中锤炼本领、展现风采,持续壮大高技能女工匠队伍。我们将始终把女职工成长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女职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幸福感,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妇委会

202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