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产业现代化。”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到深圳“十四五规划”,都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为积极响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要求,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影响,3月10日下午,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在普林斯顿国际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原则,就联合开展海内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相关公益项目达成共识,将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质国际资源引进、培育“奖学助教”公益品牌等方面展开长期的深入合作,培育和打造职业教育公益项目精品。
中国侨联顾问、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乔卫,深圳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蔡茂洲,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国际职业教育公益基金管委会主任李建华,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唐飞,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由我校副校长潘俊宇主持。
潘俊宇副校长主持仪式
登高能望远,聚力育英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行列,党和国家对技术人才培养有了新期待、新要求。会上,唐飞校长向大家介绍了一职校的发展现状。他表示,“有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加入和支持,一职校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未来,一职校将联手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在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更好地发挥学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特色与优势,“着力打造一批有工匠精神、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性、创新型人才,探索实施一系列提升深圳职业教育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的示范性项目,为打造职业教育高地,推动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唐飞校长致辞
乔卫理事长表示,国以才兴,业以才立。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教育担负起培养大规模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将与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携手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提高国际化水平,助力一职校培养更多优秀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贡献重要力量。
乔卫理事长致辞
战略合作协议由乔卫理事长和唐飞校长作为双方代表共同签署。市教育局主任督学蔡茂洲、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理事李建华、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项目部主任矫江莉、市委统战部侨联工作部调研员张秋娟共同见证。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国际职业教育资源、“奖学助教”公益品牌、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海外机构深度合作五个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提升深圳职业教育的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是由中国侨联发起,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长期以来热衷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实施了“侨爱心工程”、北川中学灾后重建等公益项目,多次获得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中的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在海内外具有很大影响力。
“一份信念,一纸约定”。在职业教育的春风里,在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一职校定能乘风破浪,携手共创更加美好的前景,为深圳“双区”建设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